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一代玉癡——乾隆皇帝

乾隆時期的玉器生產和工藝非常發達,從乾隆24年(1759年)至嘉慶18年(1803年)為玉器生產的鼎盛時期,由於乾隆對玉的癡愛,在玉器生產和收藏上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當時玉器在紫禁城中無處不在,包括生活用品、裝飾品。各個宮殿的多寶格陳設的藝術品中,玉器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乾隆把最愛的珍貴玉器,收藏在百什件的盒子裡,百什件共分為九層,每層有若干個抽屜,抽屜中的每件玉器都有它專用的小格子,格子形狀與玉器完全吻合。乾隆還為他的兒子後來的嘉慶皇帝起名叫顒琰,琰是美玉的名字;永琰的十六個兄弟也都以美玉的名字命名,乾隆自己則被後人稱為玉癡。

     乾隆愛把玩古玉,對遠古和前朝的玉器很是喜愛和推崇,以至乾隆時期的玉器仿古很是盛行。當時的仿古玉分為兩類:一類是仿古彝,另一類是仿漢玉。仿古玉彝是仿商周青銅器的造型、花紋而制玉器。除了仿古玉,時作玉的創作也是當時的一大主流。乾隆時期的時作玉器的工藝繁複紛壇、形制多樣,圖案做工及其豐富多彩。有的裝飾單純,雕工簡練,精於光工,充分地展示了玉材特有的溫潤熒晶的質地美;還有的崇尚精雕細刻,著重表現碾琢技巧,圖案造型華麗繁縟。

        乾隆時,每年至少有四千斤左右的玉石從新疆和田送到京城,有時還能達到一萬多斤,充足的玉料滿足了當時制玉的需要。當時宮廷的玉器主要來自紫禁城養心殿的造辦處或民間比較著名的制玉坊。民間以揚州制玉的雕工最為精巧極致。其中「大禹治水圖玉山」在揚州用了六年時間雕琢而成,從石料運輸到製作完成歷時十年,耗數十萬人工,所費銀兩無法計算。運回京城後一直安放在紫禁城的樂壽宮。

     上之所好,下必流行。藏玉賞玉在乾隆時成為一種時尚,玉器成為進貢的流行用品,也成為當時文人雅士把玩、收藏的一個主流。

     乾隆對玉的癡迷,造就了中國玉器工藝的又一個高峰,給我們後世留下了數量巨大的藝術財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