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表現技巧——形象思維篇

形象一詞經常用在藝術創作中,它是指為主題表達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夠激發欣賞者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一般生活中也使用形象一詞,但這種使用往往也與欣賞性的觀察有關,即能夠引發人們思想或感情的具體形狀或姿態。可見,形象這一概念,總是和感受、體驗關聯在一起,也就是哲學中所說的形象思維。另一個與形象思維相對應而存在的哲學概念——邏輯思維,指的是一般性的認識過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體驗。

    我們開篇即引用了這樣一個概念,是因為圖片的閱讀與其它二維(平面)藝術形式的閱讀一樣,必須遵循形象思維的基本規律。對創作者來說也是一樣,不會欣賞(閱讀),不可能順利地創作。而問題恰恰是:相當多的攝影人或圖片的閱讀者,不能夠自覺地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從而使圖片的閱讀和創作(形象的組織)遇到障礙。

    不能自覺地閱讀圖片,不能完全怪閱讀圖片的人,這種障礙是由圖片的特殊性造成的。寫實性攝影中的形象,全部直接拍攝自生活現場,是現實生活情景的“物理性複製”。圖片的這種 “複製”特性,常常讓人們不知不覺地只產生認識這些情景的欲望,而不容易引起欣賞性的觀察。也就是說,在圖片的閱讀過程中,本來應該自然產生的形象思維,被如此真實、如此客觀的景象強行拉回到了一般的認識性思維——邏輯思維方式中去了。瞭解一結束,一切就跟著結束,體驗或感受根本沒有發生。這是相當多的人不容易讀懂寫實性攝影作品的原因,也是相當多的人不知道如何拍攝寫實性攝影的原因。

    顯然,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只需要有意識地用欣賞的眼光(感受或體驗),而不僅僅是認識的眼光去觀察圖片中的形象,或觀察寫實性攝影作品(包括具有明顯審美意味的優秀新聞圖片或紀實攝影作品),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如果說這種閱讀方式的實現還有困難,那可能就是人為的,或心理的因素了。人們強調圖片的客觀性,強調它的記錄功能及歷史檔案價值,這是不錯的。但如果因此而否定形象思維,就有點過分了。形象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充分地利用形象思維,並不會因此而影響資訊的客觀性。形象思維方式,是閱讀理解圖片最基本的手段。

    運用形象思維並不意味著不能同時運用邏輯思維。比如觀察一幅照片,你當然可以先去瞭解這上面都拍了些什麼。一般情況下,人們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如果這幅照片並沒有有意識地運用形象思維來包含進更多的東西,你當然可以就此打住,例如普通的照片。但對於包含有更多思想內涵的紀實攝影作品,對於具有更豐富情感、評價資訊的優秀新聞照片,有意識地運用形象思維,可能就會變得十分重要。你一定會通過形象思維方式,發現更為內在的,過去不容易讀出的內容。同理,在拍攝、創作並非一般記錄的照片時,你會發現,熟練地掌握形象思維,你的作品馬上就會變得更為內在,更為含蓄。
返回列表